作者:赵彦/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整理者:龙菲/中国美妆网
塑料微珠广泛应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通常认为和磨砂、擦洗或抛光等功能相关,具有这些功能的产品包括面部去角质产品、洗面奶、肥皂、口腔护理等;此外,塑料微珠还作为填充剂、成膜剂、增稠剂、悬浮剂等用于各种化妆品中。
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中塑料微珠的大量使用增加了环境塑料垃圾的污染负荷,直接威胁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稳定,并可能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世界各国和地区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旨在逐步淘汰和禁止使用含塑料微珠的产品。在国内外政策大趋势下,大多数企业渐渐寻求塑料微珠的替代品。
塑料微珠法规进展
从国际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英国、韩国以及其他国家区域都在不同时间节点,对塑料微珠提出了各种限定要求,塑料微珠对环境的危害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一致的共识。
而在我国,2020年1月16日,发改委和生态环保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到2022年底,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
在2020年7月10日,发改委等九部委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146号),明确了现阶段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细化标准,即“为起到磨砂、去角质、清洁等作用,有意添加粒径小于 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的淋洗类化妆品(如沐浴剂、洁面乳、磨砂膏、洗发水等)和牙膏、牙粉”。
塑料微珠的检测思路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塑料微珠是尺寸<5毫米且不溶于水的固体塑料颗粒。其检测的总体思路是,适当溶剂在不溶解塑料微珠的前提下将基体溶解并通过适当的筛网和滤纸过滤,提取固体颗粒进行定性分析。
此外,我们也关注到市面上洗衣凝珠的出现,如果它在水里能够溶解,不是呈现固体的颗粒,就不再是塑料微珠管控的范畴之内,我们也找了一些洗衣凝珠进行溶解和提取,发现都是满足测定要求的。
化妆品中塑料微珠的检测编制进展
关于微珠尺寸:从提取到的固体颗粒的微观尺寸105μm到967μm之间;尺寸更小的汽车划痕修复蜡提取物(10-30μm),肉眼能在滤纸上观察到粉末或颗粒;引入了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对于小颗粒也可以进行显微红外测试进一步确认是否为塑料微珠。
对粉底液、粉饼、散粉、口红等样品也进行了验证工作,乙醇和正己烷均能把该类样品均匀分散,但水不能溶解。此类产品成分大多含有尼龙、改性硅石、滑石粉、氧化铝、硬脂酸镁、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等,比较难消除基体干扰,红外谱图则较为复杂,显微镜观察未见明显颗粒,单凭红外谱图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含有塑料微珠。
现有的塑料微珠的测试方法中,都采用了显微红外的检测方法,在本方法中引入显微红外基于技术的进步和皮肤护理产品中平滑的追求使用提高,还有替代品的发展。很多国家都提出了塑料微珠替代的应对方案,例如合成无机的微珠,这类微珠大都在100微米以下,但是100微米以下的颗粒用普通中红外采用ATR测试的时候,会显得力不从心,对于此类颗粒的测试,使用显微红外可以得到更好的结果。
目前国家标准已完成意见征集,同时根据征集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同时于2020年6月完成了初次评审,预计今年年底能完成报批工作。
精彩评论
- 该资讯暂时没有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