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朋友圈

透视中国日化名牌——凋落

资讯 | 本刊记者 梅庄 2019-02-23 11:18:06 503

回顾历史总让人觉得有些无奈,尤其是一段曾经风光、如今却雨打飘零的历史。中国日化行业的起起伏伏就见证了这段历史的苦涩与辛酸。八十年代中期,中国本土的日化企业经历了一次繁荣的高潮期。洗衣粉中“活力28,沙市日化”响彻大江南北,“南有白猫,北有熊猫”家喻户晓,“海鸥”、“桂林”、“天津”等雄踞一方。中华牙膏、美加净牙膏畅销全国,洗发水香皂等产品热火朝天。中国日化行业创造了一个又ー个耳熟能详的名牌产品。然而这段辉煌的历程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嘎然而止。


图片2.png


九十年代初,面对外资品牌的大举进攻,中国日化的很多企业选择了合资的道路。一时间,众多品牌纷纷与外资合并。这场合资运动中,本土品牌合资的初衷似乎都一样:借更多的钱,做更大的事,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而选择的方式竟也出奇的一致:都是将自有品牌与设备转让给外资,都是在合资公司里占据不到一半的股份。时至今日,这些品牌的命运也大致相同: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也随着合资彻底的消亡了。


当然,也有一些坚决与外资抗争到底的日化企业,在那场合资的“洋务”运动中,高举着民族大旗,誓与外资争高低,但同样遗憾的是,这场风浪湍急的对抗,国有品牌走得异常艰难,飘摇不定,即使品牌仍然屹立不倒,但与当日的灿烂辉煌已不可同日而语。


一、名牌的成名背后


中国本土的日化品牌成名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以洗衣粉为例,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洗衣粉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受到政府的控制,其零售价格的变化需经政府同意方可更改。如生产普通洗衣粉的国营企业原上海合成洗涤剂厂(现为白猫集团),就被定义为创造社会效益、满足市民需要和反映政府抑制通货膨胀努力程度的微利企业。其它一些国家定点合成洗涤剂生产厂都多多少少有着这样的特性。也正因为如此,在政府的统一调配下,消费者接受这些产品是属于被动的,使用习惯也是在这时形成的。当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产品流通放开,这些品牌也顺理成章的变成了畅销名牌。


但这些名牌的诞生是与市场大环境密不可分的。当时的产品不像现在丰富,消费者可以选择的品种十分少,再加上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性消费,这些日化品牌几乎没有经历什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就完成了这一平稳过渡。如白猫,计划经济时被作为调配的重要产品,所以在华南地区深入人心,这也是在几经日化浪潮后,它依旧能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同时,正因为只是政府极少数物价变动指数的取样企业之一,白猫的“政府”色彩,让它在参与市场竞争屡屡感受到资金的捉襟见肘。有名没有钱是大多数日化企业的共同特性。


另外短缺经济以及市场的不成熟,也为日化企业的迅速膨胀提供了若干机会成本。以赫赫有名的活力28为例,该公司作为一个小厂,由于首创超浓缩无泡洗衣粉、并率先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结果短短几年,成为日化行业一个脱颖而出的大型集团公司。与此相对照的是,企业的自身发展跟不上企业的市场发展,落后的管理严重制约了企业的二次腾飞,结果由于产品结构单一,当市场大变时,瞬间跌进深渊。


中国日化名牌的诞生实际上是中国经济转轨的特定象征,是市场竞争不充分的表象显现。而且,由于倡导平民化与企业社会化角色的制约,大多数名牌和“价廉”如影相随,结果难以满足消费者在先富起来的心态下追求高档次产品的愿望。这让日化名牌尴尬的和“民牌”划上了等号。


由此看来,日化名牌的风光背后,也有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比如价格低廉、利润较低;渠道简单、产品单一;推广有限、管理贫乏。而这些埋下的祸根就在外资大举进攻时引爆了。


二、名牌的合资浪潮


八十年代末,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日化企业悄然登陆中国,由于政策的限制,他们与国内的日化企业合资办厂。1986年,上海利华公司成立,由联合利华与上海轻工集团合资组成,后者控股23%;1988年,广州宝洁有限公司成立,美国宝洁占75%的股份。由此拉开了外资公司长袖善舞的进程。


图片3.png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自外资进入中国以来,在日化行业注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开始大规模的广告宣传,力求通过品牌的意义影响并改变国人的消费观念,同时注重销售和售后网络的建设,因此,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具体手段如下:


1、公关营销开路。1994年,高露洁公司主动与中国政府合作,发展中国口腔健康护理进程,在教育委员会的支持下,向中小学生普及口腔教育的科普知识,高露洁牙膏还首获中国牙防组认可,今天,“没有蛀牙”已成了高露洁的代名词。宝洁公司也不甘示弱,“今天你洗头了没有”的广告铺天盖地,至今在洗发水领域的霸主地位无人可敌。


2、广告宣传发威。从外资进入中国的那一天开始,就以高质量、高密度的广告宣传赢得了消费者的注意。宝洁最初的明星广告,不仅满足了开放不久的国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也让自己高品质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其一年的广告费用竟高达6亿人民币,这已相当于几个小型日化厂的产值!


3、促销手段丰富。在产品的销售上,外资注重陈列的视觉震撼,同时举行多种让利促销吸引消费者,另外还间隔送免费样品给消费者试用,注重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


4、技术创新不断。面对中国产品的落后包装,外资则花样百出。牙膏一改传统的铝壳包装,启用新的塑管包装,甚至还有立式包装。洗发水从传统的洁净、去屑到滋润、营养,时时引导市场潮流。


外资公司就这样给了中国日化企业一个下马威,面对国内消费者纷纷购买外资产品,面对自己产品门前冷落的惨境,国内企业骤然间变得不知所措。如何竞争呢?广告比不过,利润比不过,管理跟不上,似乎根本找不出可以抗衡的手段,更加让这些企业担心的是,随着效益每况愈下,企业也逐渐滑向崩溃的边缘。于是趁着品牌还有影响力,早点合资还能多值些钱,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就更加得不偿失。而且当时整个中国都兴起了合资浪潮,政府官员都有着引资的任务,也希望国内企业能够合资,何况日化本就不是什么敏感性的行业。就这样,郎有情,妾有意,轰轰烈烈的合资正式拉开了序幕。


这些合资惊人的相似就在于中方一般出让自己的品牌与设备,而外资都以资金进入,由于中方品牌与设备折算下来的钱并不多,外资在合资公司占了绝大多数的股份。如宝洁与北京日化二厂的合资,后者以熊猫品牌、厂房参股35%,宝洁支付给熊猫品牌50年的使用费是1.4亿元人民币,广州浪奇宝洁有限公司中浪奇以全国高知名度的高富力品牌、厂房和部分资金占40%的股份。上海家化以三分之二的固定资产、大部分骨干人员及露美、美加净品牌与美国庄臣公司合资,外资股份也占多数。还有汉高控股上海可蒙,获得可蒙与孩儿面品牌的使用权等等。


精彩评论

本刊封面

magazine cover

第6期(总第6期)

2004-11-08

本刊广告

magazine Advertisement

查看更多

联系我们
客服:020-31232056
广告合作:020-31232056 QQ交流群:565651725
微信公众号:cctop100
邮箱:zhenghb@cctop100.com